暖呼呼的電熱手套,對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有幫助嗎? [BMJ Christmas 2024]
天氣逐漸轉冷,你是不是也覺得手部關節不舒服的情況更明顯呢?最近 BMJ Christmas 2024 刊登了一篇研究,剛好就想探討「電熱手套」對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是否真能帶來好處,特別應景也令人好奇。讓我們來看看這項研究做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
為什麼要研究電熱手套?
手部退化性關節炎(OA)的困擾
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族群,女性比男性更常見。
除了疼痛外,還會有晨間僵硬、功能受限等問題,導致開瓶蓋、拿物品、打字等日常動作都出現不便,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熱療的傳統應用
在臨床上,熱療(如熱敷、泡溫水、石蠟浴)是舒緩關節不適的常用方法,因為熱能可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與軟組織。
不過,傳統熱療往往需要器材或特定場所(如醫療院所),對部分病人並不方便。
電熱手套的優勢
有廠商推出電池驅動的電熱手套,讓使用者能在家裡、外出時自行加熱使用,不再受限於場地。
研究者好奇,若將電熱手套應用在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身上,是否能有效改善疼痛、提升手部功能?
研究方式
這項研究以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的方式進行,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如何執行:
參與者
- 總共招募了 200 位 42~90 歲的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
- 平均年齡約 71 歲,女性約占 87%,大部分人已有長達 5~15 年的手關節炎病史。
- 透過丹麥哥本哈根的門診、患者協會,以及媒體廣告等方式進行招募。
分組方式
- 研究人員將這些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
- 電熱手套組(100 人):手套裡的電熱元件有連接電源,可透過 LED 燈切換紅、黃、綠三段溫度。
- 對照手套組(100 人):手套外觀與電熱手套組完全相同,但裡面的加熱元件並沒有接線,雖然 LED 燈依然可亮,但無實際加熱功能。
使用方法
- 每位參與者每天需至少佩戴手套 15 分鐘,連續 6 週。
- 請他們記錄每天戴手套幾次、每次多久、使用哪個溫度。
- 同時,研究團隊也會在這 6 週內定期電話聯絡,確認使用狀況,並讓他們填寫線上問卷。
評估指標
主要評估:AUSCAN 手功能量表
- AUSCAN(Australian/Canadian hand osteoarthritis index)是一種用來評估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功能的量表,0~100 分,分數越高代表功能越差。
- 研究想看看 6 週後,兩組人(有熱 vs. 無熱)的分數差異是否顯著。
次要評估
- 疼痛與僵硬程度:透過 AUSCAN 的疼痛、僵硬子量表,以及其他疼痛視覺類比量表等。
- 握力測試:用握力計測量兩手的握力變化。
- 止痛藥使用狀況:是否有因為手套介入而減少藥物用量。
- 整體手部問題:受試者對自己手部不適程度的主觀評分。
- 另外,也會記錄有沒有出現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如皮膚過敏、搔癢、灼熱感等)。
研究結果
手功能改善
使用電熱手套組 vs. 對照手套組,經過 6 週後,兩組的手功能分數並沒有顯著差異。
也就是說,電熱手套並沒有在「改善手指功能」上展現突出的效果。
疼痛與僵硬
電熱手套組在減輕疼痛、緩解僵硬方面似乎有些微正面效果,但因為多數參與者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受到手套是否有溫度,所以並未達到良好的「盲測」。
研究者指出,因為盲測失敗,這些小幅度的效果可能被高估了。
握力與整體手部問題
在握力測試以及整體手部問題的主觀評分上,兩組並沒有明顯差別。
安全性
整體來說安全性良好。只有一名受試者出現輕微手癢問題,並無其他嚴重不良事件。
也沒有出現因戴手套造成皮膚燙傷或嚴重過敏等情況。
小結
與對照手套相比,使用電熱手套6週後,手部功能並無明顯改善。
電熱手套對手部骨性關節炎相關問題的整體評量及握力並無額外益處。
在手痛方面發現了少許好處,但這可能被高估了。
聲明:
1. 本文整理之文獻資訊,僅供做為衛教資訊之分享,疾病診斷與治療效果會因個人狀況而有差異,請與你的醫師當面評估及溝通再做決定。
2. 分享內容已盡力查證,但因文獻時效或是個人知識限制,如有任何修正建議,請不吝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