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程中醫師
談筋說骨|實話中醫
最新文章
熬夜看球睡眠不足,可能增加車禍風險 [2020 BMJ 研究]
卡達世界盃已開始,你也熬夜看球了嗎? 睡眠不足更需要注意交通安全。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了台灣與新加坡的車禍資料,發現在熱門足球賽事過後,會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需要大家多注意。
媽媽手是什麼? 成因、測試及治療舒緩方案[2023版]
抱小孩、拿手機時手腕的拇指側疼痛,當心媽媽手找上你。媽媽手常見與中年女性、手部勞動者、手機重度使用者,本文提供自我檢測方式,常用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及中醫治療方式,提供大家參考。
下背痛診斷治療與常見迷思-2022/11/08 北市聯負責醫師訓練課程
藉著這次北市聯負責醫訓練課程,幫自己也幫大家更新了非特異性下背痛的知識進展,也澄清在病因、診斷、治療與衛教上常見的迷思。
競業禁止條款成立的4個判斷標準
你是受僱醫師曾簽過競業禁止條款嗎?是否想過你所簽的競業禁止條款,有一天會成為轉職的障礙嗎? 或者你是雇主,以為合約內約定競業禁止,就能有效保護你的營業秘密嗎? 請看有效競業禁止條款的4個判斷標準。
電腦族夜間手麻,你該知道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診斷及治療[2023版]
腕隧道症候群是電腦族常見的手部疾病,會造成手指、手腕的麻木、刺痛及疼痛。是當手的正中神經在穿過手腕時受到擠壓而造成。若置之不理,許多病人可能會逐漸惡化,值得我們多了解及早處理。
最常見卻充滿迷思的腰痛-非特異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2023版]
腰背痛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但卻也是最容易導致慢性痛與失能的疾病。下背痛主要可分為特異性(有特定來源/病理生理機制引起)和非特異性(背痛或可伴隨腿痛,沒有明確病因)。非特異性下背痛佔了其中80~90%,如此常見卻又充滿迷思,值得我們多加思考。
Emoji 也能用來表達疼痛強度/嚴重度? [2022 JAMA]
7月17日是世界表情符號日,在數位時代 Emoji 已經是溝通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你知道Emoji也能用來表達疼痛強度/嚴重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