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常滑手機會脖子痛嗎?談頸部疼痛的姿勢焦慮[2023更新]
你是否曾聽朋友甚或醫療人員說過,低頭族長時間滑手機用電腦,不注意姿勢容易造成肩頸痠痛? 或是已經很注意姿勢了,脖子痛卻依然持續? 那讓我們用最新的科學證據,破解頸部疼痛的姿勢焦慮吧!
低頭族脖子痛的觀念從哪來?
頸部疼痛是門診前幾常見的就診原因,在過去十年中病人數持續增長。
有些學者推測,在使用智慧型手機閱讀和打字時,頭部頸部的彎曲姿勢與頸部疼痛的患病率增加有關。
2014年 Hansraj 的研究中,估計當頭部處於直立(中立)時重量為 10 到 12 磅,低頭 15 度時頸部負擔增為 27 磅,30 度時增為 40 磅,45 度時增為 49 磅,到 60 度時增加為 60 磅,相當嚇人!
2017 年時,Jason M Cuéllar 等人提出,低頭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的“有害”頸椎屈曲姿勢,已經是手機時代的流行病。
基於”低頭時頸部受力”的猜想,才有了低頭族脖子痛之說,但是….低頭族就真的更容易頸部疼痛嗎?
低頭族更容易有頸部疼痛嗎?
2021 年在脊椎期刊(Spine (Phila Pa 1976))發表的研究,檢驗了低頭族與頸部疼痛的相關性。
研究團隊找了 582 位志願受試者,年齡在 18 到 65 歲之間。搜集了受試者的基本資料、身高體重、抽菸、生活方式、社會、心理、頸部疼痛和智慧型手機使用…資料。並量測受試者站立時與坐下時的頸椎角度與活動範圍,以評估低頭的狀況。
經過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站立時使用手機時低頭角度,與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疼痛頻率、疼痛強度無關!
坐姿下使用手機時低頭角度,與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疼痛頻率、疼痛強度無關!
結論:重點說第3遍…
使用手機時的低頭角度,跟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疼痛頻率、疼痛強度都無關。
不注意姿勢未來更容易肩頸痠痛嗎?
但你一定會再聽到不死心的長輩,使出照樣造句告訴你:
現在不注意姿勢…『你以後就知道』
對於『你以後就知道』問題,還真有團隊做了長時間的追蹤研究!
2021年3月在物理治療與復健期刊(Physical Therapy & Rehabilitation Journal )發表的研究,研究團隊對 17 歲的年輕人進行姿勢評估,並追蹤了長達 5 年時間,藉以檢驗坐姿時不同的頸部姿勢,是否與年輕人長期持續頸部疼痛有關。
共有686人參與了這項研究。在 17 歲時,就依照側面拍照裡的坐姿分為四類,同時測量身高體重,蒐集運動頻率、憂鬱程度和是否有疼痛資訊。到了 22 歲時,還會詢問參與者工作類型,並再度追蹤參與者是否有持續頸部疼痛狀況。
結果發現:
女性 17 歲時的持續頸部疼痛,與在 22 歲時的持續頸部疼痛是有相關的。
相當意外的是,跟 17 歲時頸部成直立姿勢的這群女性相比,駝背/頭前傾 (slumped thorax/forward head) 和中間坐姿的女性在 22 歲時發生頸部持續疼痛的機率反而是較低的(OR = 0.24,95% CI = 0.08–0.76;OR = 0.38,95% CI = 0.15–0.99) 。
而在男性中,並沒有發現到姿勢與持續疼痛有關。
結論相當開腦洞呀!
男性:17歲時的坐姿不是22歲時持續疼痛的危險因子。
女性:與直立姿勢相比,更放鬆的坐姿(駝背/頭前傾和中間姿勢)可以保護頸部、減少疼痛。
與直立姿勢相比,女性更放鬆的姿勢可以保護頸部減少疼痛。
頸部疼痛的成因,情緒焦慮比姿勢更重要
對於頸部疼痛,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提醒,是時候該讓我們從對頸部的姿勢焦慮中醒過來了!
近來許多研究發現,許多造成疼痛、或疼痛遲遲不好的原因,反而是來自病人內心的焦慮,而非由於生理結構的問題。
疼痛背後的成因相當複雜,有生理結構、心理、社會的因素在其中。
過去的醫學教育與給病人的建議,僅著重在生理層面,而忽略了其中的心理與社會因素,未來我們應該由更廣的層面去思考,並且用更謙虛的態度去理解疼痛問題,共勉!
醫學持續進步,未來內容如果變動,會在社群平台更新,歡迎追蹤共同成長。
參考資料
Hansraj K. K. (2014). Assessment of stress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caused by posture and position of the head. Surgica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25, 277–279.
Correia, I., Ferreira, A. S., Fernandez, J., Reis, F., Nogueira, L., & Meziat-Filho, N.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Text Neck and Neck Pain in Adults. Spine, 46(9), 571–578.
Richards, K. V., Beales, D. J., Smith, A. L., O’Sullivan, P. B., & Straker, L. M. (2021). Is Neck Posture Subgroup in Late Adolescence a Risk Factor for Persistent Neck Pain in Young Adults? A Prospective Study. Physical therapy, 101(3), pzab007.
Kim, R., Wiest, C., Clark, K., Cook, C., & Horn, M. (2018). Identifying risk factors for first-episode ne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Musculoskeletal science & practice, 33, 77–83.
Cohen, S. P., & Hooten, W. M. (2017).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eck pain.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58, j3221.
延伸閱讀
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 40年來首次修訂疼痛定義,是否能改變疼痛治療?
拔罐對頸部痠痛有效果嗎? 英國醫學期刊網路版這麼說
更多迷思破解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