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姿勢不良造成脖子痛嗎
| | |

低頭族常滑手機會脖子痛嗎?談頸部疼痛的姿勢焦慮[2024更新]

你是否曾聽朋友甚或醫療人員說過,低頭族長時間滑手機用電腦,不注意姿勢容易造成肩頸痠痛? 或是已經很注意姿勢了,脖子痛卻依然持續? 那讓我們用最新的科學證據,破解頸部疼痛的姿勢焦慮吧!

低頭族脖子痛的觀念從哪來?

頸部疼痛是門診前幾常見的就診原因,在過去十年中病人數持續增長。
有些學者推測,在使用智慧型手機閱讀和打字時,頭部頸部的彎曲姿勢與頸部疼痛的患病率增加有關。
2014年 Hansraj 的研究中,估計當頭部處於直立(中立)時重量為 10 到 12 磅,低頭 15 度時頸部負擔增為 27 磅,30 度時增為 40 磅,45 度時增為 49 磅,到 60 度時增加為 60 磅,相當嚇人!

2014年 Hansraj 的研究認為低頭增加頸部負擔
2014年 Hansraj 研究認為低頭角度越多,頸部負擔更大


2017 年時,Jason M Cuéllar  等人提出,低頭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的“有害”頸椎屈曲姿勢,已經是手機時代的流行病。

低頭族google搜尋結果真的可信嗎?
Google搜尋結果對低頭族超不利呀!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基於”低頭時頸部受力”的猜想,才有了低頭族脖子痛之說,但是….低頭族就真的更容易頸部疼痛嗎?

低頭族更容易有頸部疼痛嗎?

2021 年在脊椎期刊(Spine (Phila Pa 1976))發表的研究,檢驗了低頭族與頸部疼痛的相關性。

研究團隊找了 582 位志願受試者,年齡在 18 到 65 歲之間。搜集了受試者的基本資料、身高體重、抽菸、生活方式、社會、心理、頸部疼痛和智慧型手機使用…資料。並量測受試者站立時與坐下時的頸椎角度與活動範圍,以評估低頭的狀況。

經過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站立時使用手機時低頭角度,與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疼痛頻率、疼痛強度無關!
坐姿下使用手機時低頭角度,與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疼痛頻率、疼痛強度無關!

結論:重點說第3遍…

使用手機時的低頭角度,跟頸部疼痛的患病率、疼痛頻率、疼痛強度都無關。

handsome stylish young man trendy high neck sweater dress up christmas party taking selfie post online holding smartphone make peace gesture smiling cute white wall
讀完報告,可以繼續安心低頭滑手機了

不注意姿勢未來更容易肩頸痠痛嗎?

但你一定會再聽到不死心的長輩,使出照樣造句告訴你:
現在不注意姿勢…『你以後就知道』

對於『你以後就知道』問題,還真有團隊做了長時間的追蹤研究!
2021年3月在物理治療與復健期刊(Physical Therapy & Rehabilitation Journal )發表的研究,研究團隊對 17 歲的年輕人進行姿勢評估,並追蹤了長達 5 年時間,藉以檢驗坐姿時不同的頸部姿勢,是否與年輕人長期持續頸部疼痛有關。

共有686人參與了這項研究。在 17 歲時,就依照側面拍照裡的坐姿分為四類,同時測量身高體重,蒐集運動頻率、憂鬱程度和是否有疼痛資訊。到了 22 歲時,還會詢問參與者工作類型,並再度追蹤參與者是否有持續頸部疼痛狀況。

結果發現:
女性 17 歲時的持續頸部疼痛,與在 22 歲時的持續頸部疼痛是有相關的。
相當意外的是,跟 17 歲時頸部成直立姿勢的這群女性相比,駝背/頭前傾 (slumped thorax/forward head) 和中間坐姿的女性在 22 歲時發生頸部持續疼痛的機率反而是較低的(OR = 0.24,95% CI = 0.08–0.76;OR = 0.38,95% CI = 0.15–0.99) 。
而在男性中,並沒有發現到姿勢與持續疼痛有關。

結論相當開腦洞呀!

男性:17歲時的坐姿不是22歲時持續疼痛的危險因子。
女性:與直立姿勢相比,更放鬆的坐姿(駝背/頭前傾和中間姿勢)可以保護頸部、減少疼痛。

neck posture pain perspective stud8

與直立姿勢相比,女性更放鬆的姿勢可以保護頸部減少疼痛。

頸部疼痛的成因,情緒焦慮比姿勢更重要

對於頸部疼痛,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提醒,是時候該從對頸部的姿勢焦慮中醒過來了!

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證明低頭姿勢與頸部疼痛的相關性,健康照護者應該避免使用類似的形容與用詞,以避免造成錯誤的歸因。

近來許多研究發現,許多造成疼痛、或疼痛遲遲不好的原因,反而是來自病人內心的焦慮,而非由於生理結構的問題。

疼痛背後的成因相當複雜,有生理結構、心理、社會的因素在其中。過去的醫學教育與給病人的建議,僅著重在生理層面,而忽略了其中的心理與社會因素,未來我們應該由更廣的層面去思考,並且用更謙虛的態度去理解疼痛問題,共勉!

醫學持續進步,未來內容如果變動,會在社群平台更新,歡迎追蹤共同成長。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 40年來首次修訂疼痛定義,是否能改變疼痛治療?

拔罐對頸部痠痛有效果嗎? 英國醫學期刊網路版這麼說

更多迷思破解系列文章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